为提升全市食品安全全链条长效动态管理水平,擦亮“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金字招牌,结合南通实际,制定本《意见》。现就有关情况解读如下:
一、起草背景
食品安全既是国家战略,也是关系民生的政治任务。2023年11月,南通市创成“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当前,从“创牌”到“保牌”,食品安全监管的要求越来越严,面临的挑战也越来越多,需要以新的顶层设计引领新的创新实践。一方面,传统食品安全风险仍未根除,另一方面,网络餐饮等新模式、新业态层出不穷,传统监管工具的局限性更加凸显,亟需加快现代化监管能力建设。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提出了“四个最严”“党政同责”等系列重大要求,先后出台了《地方党政领导干部食品安全责任制规定》《关于深化改革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意见》等制度文件,进一步明确了强化地方政府和监管部门落实责任的各项措施。基于以上考虑,结合南通实际,南通市市场监管局牵头制定了《意见》。
二、起草过程
经申报,该文件于2024年8月正式纳入《2024年度市政府规章和行政规范性文件制定计划》。为做好文件起草工作,南通市市场监管局组建工作专班,深入食品生产经营主体开展调研,认真学习先进地区经验做法,广泛征求市质量发展和食品药品安全委员会27家成员单位、各县(市)区及社会各界意见。文件起草过程中,市政府领导多次听取汇报,提出明确要求,各相关部门给予大力支持。经过专家论证、社会公示、局党组会审议、公平竞争审查、合法性审查、社会稳定风险评估、重大决策意识形态风险评估、市长办公会审议以及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等规定程序,根据反馈意见反复修改完善,形成《意见》。
三、主要内容
《意见》立足于构建具有南通特色的食品安全全链条长效动态管理模式,聚焦实现“五个新提升”目标(食品安全工作基础、食品风险管控水平、食品安全治理能力、食品产业发展质量、群众满意度获得感),提出着力完善严实责任、风险管控、监管执法、社会共治“四项长效机制”,持续推进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食品“三小”规范、“一小一老”等重点领域餐饮质量安全、农村食品安全综合治理、食品新领域新业态规范、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六大重点提升工程”。《意见》主要具有以下三个特点:
一是固化探索实践,健全本土化食品安全治理制度机制。系统梳理固化近年来南通市食品安全工作探索形成的“四项机制”,包括:通过完善严实责任机制,推动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协同、企业主体责任落细落实;通过完善风险管控机制,全链条筑牢食品安全坚固防线;通过完善监管执法机制,以多手段融合衔接有效打击震慑违法行为;通过完善社会共治机制,充分发挥群众参与、行业自律、社会监督等作用。
二是突出问题导向,加强重点难点和新兴领域监管。坚持把社会认可、群众满意作为食品安全工作的最终衡量标准,紧紧围绕人民群众关注的食用农产品等重点品种、“三小”等重点业态、“一小一老”等重点领域、农村地区等重点区域和网络餐饮、网络食品、养老助餐、保健品、预制菜等新业态新领域,不断强化食品安全“源头严防、过程严管、风险严控、违法严惩”全链条治理,全力守护市民“舌尖上的安全”。
三是注重综合施策,统筹食品安全治理和产业发展。一方面突出守底线,围绕治理解决食品安全重点领域风险隐患和突出问题,建立完善从农田到餐桌“全链条覆盖、全领域监管、全业态提升、全行业自律、全社会共治”的长效机制。另一方面突出拉高线,深入开展赋能强企行动,引导企业提标准、强质量、树品牌,持续丰富高质量食品消费供给,推动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