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如东县市场监管局严格按照“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重大要求,认真贯彻落实《2022年全县“营商环境提升年”实施方案》,在“稳经济增长、保市场主体”中笃行不怠、勇毅前行,立足职能、发挥效能,着力护航经济发展,为优化营商环境高效赋能、持续发力。
一、突出政策宣传引导,注入惠企政策“强心剂”
研究出台《如东县市场监督管理局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举措18条》《关于应对疫情进一步助企纾困稳企强链的若干措施》《关于支持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若干政策意见(试行)》等惠企政策,急企业之所急,解企业之所困,全力以赴支持企业发展。
同时,针对惠企政策“不知晓”“申请难”“兑现慢”等企业关心的难点、痛点问题,当好服务企业的金牌“店小二”,推行“免申即享”,强化“刚性兑现”,面向全县企业编制印发《助推企业高质量发展一册通》1万余份,向广大企业介绍市场监管职能,宣贯各类惠企政策和优化营商环境的具体措施,累计帮助149家企业兑现政府奖励1173.49万元。
二、深入企业走访问需,播洒润企服务“及时雨”
深入开展“访企问需送服务 精准施策促发展”大走访活动,全系统共走访市场主体366家,走访“两代表、一委员”、企业代表、村居基层代表等对象523人,收集梳理问题和需求共181条,已解决问题142条。
优化标准服务,凝聚企业发展动能。聚焦走访中企业反映的在标准起草、标准运行、标准评价、奖项申报等方面存在的困难,实行“一企一策”差异化举措。指导制修订国际、国家、行业及全国性团体标准38项,标准制修订总数全市领先;帮助金太阳粮油、江东科技、江东金具3家企业通过标准先进性评价;成功培育高端标准大户3家、高端标准“小巨人”企业2家。运用知识产权,纾解企业融资困境。针对企业面临的融资难题,为企业和金融机构牵线搭桥,牵头召开银政企恳谈会,助力企业变“知”产为“资”产,今年累计帮助41家企业办理知识产权质押融资6.41亿元,位列全市第二。推进质量建设,强健企业发展根基。为有力回应企业质量提升需求,高标准推进企业质量品牌建设,牵头召开首届如东质量大会,积极指导帮扶3家企业获评第二届县长质量奖、2家企业申报市长质量奖,培育中天宽带、中天科技等2家企业获得“江苏精品”认证证书,指导申报省质量信用AA级企业9家、AAA级企业2家。
三、强化企业权益保护,打造护企维权“金钟罩”
近年来,县市场监管局持续强化对企业合法权益的保护,保持严厉打击侵权假冒违法行为的高压态势,有效打击制假售假,培育保护名优企业,营造良好市场环境。
今年先后会同公安部门多次远赴河南、广东、浙江等多省,捣毁制假窝点2处、销售线3条,为南通光阳针业解决产品被大肆假冒、正牌产品销售遇阻的困境,挽回经济损失1000多万元;为江苏海宝电池点对点开展生产设备退货服务,挽回企业经济损失700多万元;为遭遇假冒“巴大”品牌水产饲料、品牌信誉受损的南通巴大饲料赴淮安打假维权,挽回经济损失20万元,保住了产品的市场份额;在全县有序推进商业秘密保护示范点建设工作,指导江苏如通石油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率先创建成第一批南通市商业秘密保护示范点。
四、推行包容审慎监管,送上稳企安企“定心丸”
采取行政约谈、行政建议、责令改正等方式,贯彻落实免罚、轻罚清单,免罚、轻罚金额达1958.49万元。完善信用修复,共计修复处罚记录20家次,修复严重违法失信企业3家次,修复经营异常名录企业193家次,使企业免受不良信用影响。重点围绕行业协会商会、水电气暖等重点领域不执行国家减免优惠政策、借助行政权力搭车收费等违规行为加强执法监管,为25家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挽回经济损失130万元。创新“容缺受理”机制,为中臻实业(南通)有限公司、华润新能源(如东)有限公司等七家企业启动了“缺项审批办理”,让企业早设立早开工。
下一步,如东县市场监管局将不断营造有利企业发展的良好氛围,不断激发广大市场主体的生命活力,不断提升市场监管部门的服务能力,以更加坚定的决心、执着的干劲和务实的作风,努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加速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为奋力谱写沿海高质量发展如东篇章贡献市场监管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