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安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四举措筑牢“安全肉”监管防线
来源: 海安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时间:2025-08-13 11:25 累计次数: 字体:[ ]

近年来,肉制品食品安全问题频发,掺杂掺假、以假充真等问题时有发生。为切实保障肉制品质量安全,维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合法权益,海安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聚焦肉制品生产、流通、销售全链条,综合施策、靶向发力,全面加强肉制品监管工作,让百姓吃得放心、吃得安心。

一、严格准入,把好源头“安全关”。对肉制品生产企业和小作坊实施严格的许可审查,依据《肉制品生产许可审查细则》,仔细核查生产环境、设备设施、工艺流程以及食品安全管理制度等,确保符合标准要求方准予通过现场核查,发放生产许可证或小作坊登记证。同时,全面排查辖区内肉制品生产经营户,建立“一企一档”动态管理档案,详细记录经营户基本信息、原料采购、生产加工、产品销售等情况,实行动态跟踪管理,从源头筑牢食品安全防线。目前已建立46家生产企业、38家小作坊、460家经营单位的动态管理档案。

二、加强抽检,筑牢质量“监测网”。制定科学合理的肉制品抽检计划,加大抽检频次和覆盖面,聚焦肉制品生产企业、农贸市场、超市、餐饮单位等重点场所,针对畜禽肉及其制品兽药残留超标、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微生物污染、掺杂掺假等问题开展监督抽检。截止目前,累计抽检肉类产品780批次,发现不合格食品25批次,其中超范围使用食品添加剂4批次,过氧化值不符合标准3批次,酸价不符合标准1批次,检出其他源性成分17批次。针对不合格食品,严格按照“五个到位”要求,依法依规进行核查处置,及时消除风险隐患。

三、专项整治,打好监管“组合拳”。开展肉制品专项整治行动,围绕城乡接合部、学校周边等重点区域,针对烧烤店、火锅店、学校食堂等重点餐饮服务主体,严厉打击采购、使用来源不明、未经检验检疫或者检验检疫不合格的原料肉,以低价肉制品冒充高价肉制品、以预制调理肉制品冒充“原切肉”“鲜切肉”,以及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非法添加非食用物质等违法违规行为。加强与公安局、农业农村局等部门的协作配合,建立健全联合执法机制,实施全链条打击,形成监管合力。专项整治行动开展以来,组织联合检查28次,检查生产企业98家次,小作坊113家,经营单位934家次,累计发现问题1364个。

四、合规指导,引导规避“风险点”。瞄准企业肉类产品食品安全管理的薄弱点、风险点,针对近年来涉及食品企业的投诉举报问题,开展“触发式”监管及指导帮扶,帮助企业从深层次分析存在的问题隐患、找准问题原因、分析解决办法,助力企业合法合规生产。累计培训生产经营主体466家次,指导肉制品标签优化42家,指导调整完善肉制品风险管控清单43家。集中约谈肉皮制品生产加工单位20家,针对辖区肉皮制品生产企业及小作坊发现的共性问题和风险隐患进行分析,指导肉皮制品生产者严格落实原料肉皮进货查验食品安全控制要求,指导相关单位制定合格供应商审核评价制度,完成供应商现场检查评价,建立合格供应商名录。

海安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将持续加大肉制品监管力度,不断创新监管方式,完善监管长效机制,保持对违法违规行为的高压态势,切实守护好群众“舌尖上的安全”,为人民群众营造安全放心的肉制品消费环境。